发展历程工业炉的创造和发展对人类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商代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炼铜炉,供应工业电阻炉炉温达到1200℃,炉子内径达0.8米。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熔铜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提高炉温的技术,从而生产出了铸铁。1794年,世界上出现了熔炼铸铁的直筒形冲天炉。后到1864年,法国人马丁运用英国人西门子的蓄热式炉原理,建造了用气体燃料加热的台炼钢平炉。工业电阻炉生产他利用蓄热室对空气和煤气进行高温预热,从而保证了炼钢所需的1600℃以上的温度。1900年前后,电能供应逐渐充足,开始使用各种电阻炉、电弧炉和有芯感应炉。
工业炉在其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涉及熔炼、干燥、烘烤、加还化学反应等加热的工序。河北工业电阻炉而工业炉窑就是用于这些工序的加热设备。而为这些设备提供热源的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和电。使用这些加热设备,容易发生烧伤、触电事故。如果使用气体、液体燃料,一旦发生泄漏或溢出,亦可能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工业电阻炉生产工业炉使用时炉门升降机构必须完好,钢丝绳断丝不准超过规定值。重锤配置适当,外露传动部分应设防护罩。 如果是水冷却的炉门,还要保证管道畅通,冬季管路不冰冻。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燃烧技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通过蓄热式烟气回收,河北工业电阻炉可使空气预热温度达烟气温度的95%,炉温均匀性≤±5℃,其燃烧热效率可高达80%。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低污染、燃烧稳定性好、燃烧区域大、燃料适应性广、便于燃烧控制、设备投资降低、炉子寿命延长、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6,7]。工业电阻炉生产但高温空气燃烧还存在诸如各热工参数间和设计结构间的定量关系,控制系统和调节系统的优化,燃气质量和蓄热体之间的关系,蓄热体的寿命和蓄热式加热炉的寿命的提高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
工业炉以单位时间单位炉底面积计算的炉子加热能力称为炉子生产率。烟气部分余热为入炉的冷工件所吸收,降低了离炉烟气的温度。工业电阻炉生产提高炉子热效率的基本措施是:充分提高燃烧效率,强化对工件的传热;尽可能地连续生产和满负荷工作;设置预热器,供应工业电阻炉对空气及煤气进行预热,以回收烟气余热;采用比热容和热导率低的耐火材料,以减少炉墙蓄热和散热损失。